【字號: 】
香港新聞網8月2日電 今年“三伏天”從7月11日開始進入初伏,歷時40天,至8月19日結束。下周四(8月10日),這個夏天將進入“末伏”階段,大部分高溫地區將“熄火”,南方地區雨水將增多增強。
三伏天“末伏”期間,由夏入秋,解暑降溫須有度。
聊聊“三伏”
“三伏”的說法由秦漢時盛行的五行學說延伸而來,主要指在中原地區氣候上,一年中最悶熱的一段時期,它是頭伏、中伏和末伏的統稱,一般出現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。三伏天有明顯的高溫高濕、累計日數多、持續性強等特點。
到底有多熱?
說到熱,不得不讓人想起“高溫霸王”新疆吐魯番,上月16日,吐魯番高溫高達攝氏52.2度,突破歷史同期極值。在火焰山景區,巨型溫度計顯示,實時地表溫度甚至飆破攝氏80度。
據近30年來(1991-2020年)的氣象數據顯示,三伏天裡華北、黃淮、西北地區東部極端高溫在攝氏40度以上,高溫持續日數達5至7天;而南方大部雖因濕度大,極端高溫沒有北方強,但極具耐力,高溫日數均在20天以上,局地甚至達35天。
7月中旬,吐魯番高溫達攝氏52.2度。(圖片:央視網)
哪“伏”最熱?
具體到某一年或某一地區,最高氣溫是出現在頭伏、中伏還是末伏,或是立秋末伏後會不會出現“秋老虎”,其實要取決於當時的天氣系統。通常中國內地,主要是熱在頭伏和中伏,但東南沿海和島嶼地區大多是熱在末伏。即使是通常熱在中伏的長江中下游地區,末伏後的8月中下旬,偶爾也可出現被稱為“秋老虎”的連續高溫天氣。
高溫之下,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會出現失調,同時由於多汗,人體內水分丟失,血液濃縮以及鉀、鈉、氯的流失,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,使心率加快,血壓升高,產生情緒波動。此時,溫文爾雅的人也會變得易怒。專家指出,現代的快節奏生活、各方面的壓力等也會助推人們情緒不穩定。
高溫之下,溫文爾雅的人也會變得易怒。(圖片:Unsplash)
“末伏”下周來臨,一起過好夏天的尾巴
三伏天期間,初伏、中伏對身體消耗很大,所以末伏要特別注意養生和恢復身體。
1. 切莫貪涼損陽氣
末伏時天氣的一大特點是,白天高溫悶熱,但早晚明顯變涼,晝夜溫差大。所以末伏時節,“貪涼”須有節制,以免傷及身體陽氣。
末伏時節,貪涼須有節制。(圖片:Unsplash)
2. 補水養肺防乾燥
立秋(8月8日)至末伏這段時間,南方天氣雖然還是很熱,但此時的熱跟夏天微微有些不同。比如除了熱之外,還有些乾燥的感覺,和夏天的濕熱不同。此時補充水分更為重要。由於秋燥易傷肺,除了喝水外,建議喝些滋陰養潤的湯水防燥又養肺。註冊中醫師劉潔瑩分享以下幾款湯水、食療,均適合在飲用,達致養陰潤燥的功效:
蘋果百合無花果杏仁湯
材料:蘋果2個,無花果5-8粒,雪耳2個,百合30g,南北杏45g,陳皮1角
步驟:
• 蘋果洗淨,去皮去芯切件,浸水備用。
• 百合、雪耳、南北杏、陳皮先用清水浸15分鐘,沖水洗淨。
• 雪耳、無花果剪開備用。
• 鍋內加入8至10碗清水煲滾,加入所有材料煲30分鐘,再轉細火煲30分鐘,即成。
霸王花南北杏煲豬肺
材料:霸王花50g,南杏15g,北杏10g,蜜棗4個,豬肺1個,豬骨100g,生薑3片
• 霸王花、南杏、北杏分別浸泡、洗淨。
• 豬肺從喉嚨灌入清水,反复揉搓乾淨,切小塊,然後下油、鹽,在鍋內小炒片刻。豬骨洗淨,蜜棗去核,與生薑一同放入燉盅。
• 加入清水約10碗,武火滾沸改文火煲5個小時。飲時再放入適量鹽即可。
秋梨菊花蜜
材料:雪梨1個,菊花10至15朵,杞子10顆,蜂蜜適量
• 雪梨洗淨,去皮去核切粒,菊花杞子清洗瀝乾備用。
• 清水先加入雪梨以中火煲30分鐘,後放入菊花及杞子,轉小火煮10分鐘,焗15分鐘即可飲用。
• 飲用前可按喜好調入適量蜂蜜。
秋梨菊花蜜。(圖片:康河中醫診所)
3. 養好脾胃貼秋膘
初秋暑熱未退,濕氣當令,此時人體的胃腸功能經過一個盛夏的消磨,處於較為脆弱時期,尤其是老人和小孩,容易脾胃失調、消化不良等,甚至發生秋季腹瀉。末伏天健好脾胃,可以改善胃口不佳情況,而且有利於“貼秋膘”。